第六师司法局聚焦三大关键点 助力乡村产业振兴
(通讯员 王嫣)为充分发挥法治在乡村振兴中固根本、稳预期、利长远的保障作用,2025年,第六师司法局强化行政执法能力,聚焦人民调解、法治宣传力量,多措并举夯实乡村振兴法治基础,不断推进乡村振兴工作。
(一)聚焦法治建设,护航乡村振兴“法治路”
加强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和培训,强化行政执法能力建设。一是印发《第六师五家渠市全面提升执法队伍建设和提升执法水平实施方案》《第六师五家渠市2025年依法行政培训实施方案》,组织全师一线行政执法人员和新申领行政执法证件人员参加线上30个学时的综合法律知识培训,内容涵盖规范涉企执法实务、执法风险防范、执法典型案例解析等。二是组织政府法律顾问组成讲师团针对师市2024年行政执法、行政复议反映出的行政执法突出问题有序开展“依法行政大讲堂”巡回宣讲活动。三是采取法律顾问轮值坐班的方式参与具体行政工作,接受行政部门法律咨询123次,第一时间发现和解决问题15件,协助政府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和公共利益。
加强行政执法监督,规范执法行为。一是开展好行政执法案卷评查。对2025年第一季度已办结案件中按照40%比例抽查案卷,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,以评查促规范,不断提升行政执法办案质量。二是通过师市政务网、五家渠TV、司法局微信公众号向社会发布公告,征集行政执法问题线索。三是落实国家、自治区、兵团涉企行政执法检查安排部署相关工作。组织企业座谈会,直接了解涉企行政执法问题,督促相关部门整改落实。指导师市、团场街道两级行政执法部门制定行政检查计划,协调各执法队伍的检查范围和频次,优化营商环境,确保企业安心生产。
优化行政复议工作,维护职工群众权益。一是行政复议工作延伸至团场街道,在团场街道司法所设立行政复议咨询窗口,在垦区司法局设立行政复议受理窗口,方便团场街道职工群众申请行政复议。二是加强行政复议队伍建设,由江苏援疆老师牵头,成立两个办案小组,加大听证、调查、调解力度,推动行政争议实质化解,提高办案质效。三是加强行政机关内部纠错,落实建议、抄告制度,将确认违法的行政复议决定书抄告上级行政部门,督促在法律适用核验、证据链完整性审查、裁量基准对标、法制审核等方面加强业务指导,从源头上减少违法或者不当行政行为的发生。
(二)聚焦基层治理,筑牢乡村建设“防护网”
人民调解创新排查模式。紧盯全国两会、清明节祭扫高峰、春耕农忙等关键节点,首创“日排查+专项督导”动态治理体系。组织人民调解员联合连队(社区)联户长、网格员等基层力量,开展“拉网式”、“地毯式”滚动排查,确保不留死角。
人民调解实现高效化解。坚持“早发现、早介入、早化解”原则,综合运用一线下沉走访、多 部门联动调解、一案一策攻坚等方式,化解率高达98%以上。
人民调解拓展实战培训。针对基层人民调解员法律知识短板和技巧单一问题,打破传统课堂模式,举办“实战化”专题培训。采用“案例深度解析+资深法官现场互动点评+真实场景模拟调解”三位一体教学法,现场模拟化解典型复杂案例8件,法官逐案精准指导,形成“学用结合”闭环。培训后调解员卷宗规范化率提升30%,疑难案件平均调解周期缩短3天。
(三)聚焦法治宣传,做到服务群众“零距离”
扎实开展大培训,法律服务零距离。依托“群众法治大培训”,科学设置“群众法治大培训”课程,围绕宪法、民法典、社会稳定法律知识案例、社会管理法律知识案例四节课,开设法治培训班2086场次,覆盖各族职工群众17.7万人次,切实提升各族职工群众的法律素养和守法自觉性。
普法宣传到田间,播撒“法治种子”。司法所干警与“法律明白人”化身普法宣传员开展普法活动16场次,穿梭于田间地头,讲解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《劳动合同法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》等法律法规,现场解答法律咨询,向职工群众普及了与春耕生产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,针对职工群众在春耕生产中可能遇到的土地承包、流转、合同纠纷等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,引导职工群众依法依规进行春耕生产,维护自身合法权益,覆盖职工群众3200余人。